得关中者得天下,唐以后为什么不灵了?关中战略地位变迁史!

得关中者得天下,唐以后为什么不灵了?关中战略地位变迁史!

此外,历史上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,比如东晋学者徐广提出的“四关说”,他认为关中四面被山河包围,分别是东面的函谷关、南面的武关、西面的散关和北面的萧关。而其他一些不知出处的观点则提出了“六关说”,有时甚至会将潼关和金锁关等也视为关中重要的关隘。这些说法虽然有所不同,但从战国至秦汉时期,“关中乃四塞之地”的说法基本得到了广泛认可,符合当时的实际地理情况。

随着历史的发展,尤其是潼关的兴起,函谷关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地位,关中的范围也有所变化。历史学者史念海等人在《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》中指出,关中最终演变为“陕西中部秦岭以北,子午岭、黄龙山以南,陇山以东,潼关以西”的地区,这一变化逐渐使得函谷关、萧关等地被排除在关中的范围之外,甚至武关也未能纳入其中。这个定义成为了汉朝之后的普遍观点,并且至今依然被接受。

关中地区成为帝王之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,周武王便从关中起兵,进行诸侯会盟,东出函谷关,成功夺取了天下。尽管周朝统一了中原,他们并未迁都至中原,而是选择继续在关中建立都城,将广袤的中原土地分封给其他诸侯。周公旦曾称赞关中是“被山带河,沃野千里,天下形胜,莫过于此。”在周人眼中,关中无疑是天下最好的地方。

周孝王六年,秦国的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于秦邑(今甘肃天水),成为周王室的附庸国。秦襄公利用犬戎入侵的机会,联合卫武公、晋文侯、郑武公等诸侯,成功赶走了犬戎,并保护了周王室。后来的秦国经过长时间的征战,逐渐扩展到岐山,并逐步控制了关中大部分地区。

秦国在关中扎根后,逐步向东扩展,并最终统一了中原。秦文公时期,张仪称赞关中为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贸,沃野千里,蓄积多饶,……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!”

然而,秦朝灭亡后,项羽曾想在关中建立都城,但最终未能如愿。项羽被韩生劝说选择了彭城作为都城,却未能认识到关中地理和战略上的重要性。关中地区的殷富、雄厚的兵源以及士民百万,使得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多次从关中募兵和补给,最终成功地统一了天下。

历史上关于关中的评价也从未停止,许多历史人物都对其地理优势给予高度评价。刘邦在选择都城时,他的谋臣娄敬认为关中是“扼住天下之咽喉、按住其背部的必胜之地”。张良则指出关中“阻三面而守,独以一面东制诸侯”,表明关中如同一座坚固的金城,能够顺流而下进攻,极为便利。而田肯则用“高屋建瓴”这一成语形容关中出兵的优势,表达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巨大潜力。

关中的地理优势使得汉朝建立时,长安成为了其首都。太史公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也对关中的地势表示了高度的认可,认为在关中建立王朝是最理想的选择。

然而,随着历史的发展,关中的重要性逐渐发生变化。到了汉武帝时期,由于函谷关东移,关中的地理范围开始向东扩展至今河南一带,形成了新的关中区域。

尽管如此,关中在后来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战乱,影响力也逐渐降低。东汉末年,董卓、李傕郭汜等人占据关中时,虽然一度掌控了这一地区,但由于缺乏稳定的政治基础,最终都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。

董卓作为最具统治机会的强人,却因为种种暴虐行为,错失了建立强大政权的机会。其为人残暴,先后废除刘辩、杀害袁家亲戚等,引起了广泛的反感。董卓通过暴力统治使得他的政治支持基础不断瓦解,最终导致了他被杀。

关中地区长期作为兵家必争之地,不仅为历史上的大势力提供了有力支持,也承受了无数战火的摧残,战乱的频繁给这个地方的经济和人口造成了巨大打击。战乱使得关中失去了往日的辉煌,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,直至进入宋朝以后,经济中心转向了南方,关中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优势逐渐减弱。

随着技术的发展,尤其是热兵器的普及,传统的“关中四塞”地理优势开始逐渐丧失。宋朝时期,火箭、火炮等火器的出现,改变了军事战术,使得关中不再是独一无二的战略重地。而且随着中原和西北的局势变化,关中的军事地位逐渐被取代。

最终,关中这一历史悠久的战略重地,在随着战乱、经济变化和军事变革的影响下,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辉煌地位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boy这个牌子会贵吗什么档次,boy是个什么牌子
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

boy这个牌子会贵吗什么档次,boy是个什么牌子

📅 08-07 👁️ 804
吃鸡安卓转移到ios多少钱 和平精英(转区)安卓转移到ios具体操作
车和家联手滴滴造车: 抢占共享汽车市场份额
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

车和家联手滴滴造车: 抢占共享汽车市场份额

📅 08-05 👁️ 2560